其實在腕表中,關于紅寶石的運用不僅只有裝飾,尤其是在機械腕表開始流行采用透明底蓋后,作為腕表最重要的心臟部分,向廣大消費者展開了其“隱秘的角落”。
光滑細致的打磨,不停轉(zhuǎn)動的齒輪軸承,展示了精密機械的最富有魅力的一面。
也是透明的底蓋讓廣大的制表廠把追求腕表“顏值”的目光,從前面移到后面,這也讓一只只精美的腕表,不用、光擁有精致的“外在美”更擁有了“精準”的內(nèi)在美。
作為機械腕表的高顏值必備要素,機芯上的紅寶石常常為人稱道,很多不懂腕表的“萌新”常常會私信小爵:機芯上那些好看的“紅點點”到底有啥用?
機芯上的紅寶石軸承
今天,小爵就好好跟大家說道說道:機芯上的紅寶石軸承除了裝飾到底還有啥用?
其實早在18世紀,天然寶石就已經(jīng)在腕表機芯中上運用了。
仔細觀察機芯,我們能看到里面有很多精細的零部件,早在鐘表誕生之初,機芯的擒縱機構、輪系中各齒輪的旋轉(zhuǎn)軸,都是直接與黃銅材質(zhì)的主夾板或夾板相連接的,機芯的特點就是不停轉(zhuǎn)動工作,天長日久,磨損也就不可避免了。
為了避免這種機械損耗,人們把目光投到了寶石身上,眾所周知,天然寶石的硬度跟耐磨性遠超金屬,于是在18世紀的英國,表匠們采用了小顆粒的紅寶石作為擺錘樞軸的軸承。
隨后制表大師寶璣把英國的鐘表技術帶回法國。此后,紅寶石才被普遍運用到手表機芯的制作中。
當然,所有工藝的完善并不是一朝一夕才能完成的,腕表機芯也是一樣。
Nicolas Fatio de Duillier(尼古拉-法蒂奧-丟勒)
這里就不得不說起一個人,他就是瑞士的數(shù)學家和天文學家,同時也是光學儀器商的Nicolas Fatio de Duillier(尼古拉-法蒂奧-丟勒),在1704年,他發(fā)明了一項的技術可以精準的給寶石鉆孔,除此之外他還制作出了史上第一枚使用天然紅寶石的擺輪軸時計(小爵一直好奇他當時為啥選紅寶石,有沒有好奇寶寶跟我一樣?畢竟當時的寶石并不局限于紅寶石,還有鉆石、藍寶石、石榴石等)
當時的身在世界制表中心(英國倫敦)的他一心想要拿到這項技術的“專利”,但當局當時并未承認,倒是他的一番奔走跟推廣讓紅寶石軸承技術在英國推廣開來,這也為后面的紅寶石機芯被世界制表廠商廣泛運用奠定了基礎。
最初,使用天然寶石軸承的計時工具都非常昂貴,畢竟是天然寶石呀,一般人哪用得起,而且除去寶石本身的成本之外,大部分寶石還會在打磨過程中報廢,這讓寶石軸承的制作成本越來越高。
當然,這些問題向來難不倒聰明的匠人們,隨著零件“黃金套筒”的出現(xiàn),讓寶石軸承的裝配和更換更加便捷,同時還讓機芯的美感上升了一個維度,畢竟寶石配金,誰能不愛,誰不想要呢?
雖然有了黃金套筒的加持,讓裝配和更換變得便捷,但是天然寶石的成本太高,依然讓大多人想要擁有的人望而卻步,一直到到18世紀末,法國化學家Pierre Victor Louis de Verneui(奧古斯德·維多·路易·伐諾伊)發(fā)明了“火焰熔融法”。
奧古斯德·維多·路易·伐諾伊和火焰熔融法
制造出了不含雜質(zhì),比天然紅寶石的更要耐磨的人造紅寶石,而且可以大批量生產(chǎn),這才讓人紅寶石走上了歷史的舞臺,并得以在腕表機芯上大批量運用。
說完紅寶石機芯的歷史,可能會有朋友問了:那我手表機芯上的紅寶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?
其實不然,機芯中的紅寶石數(shù)量是根據(jù)其機械原理、視覺效果等各方面的指標來配置的,所以千萬別以機芯上的紅寶石數(shù)量來衡量自己的腕表價值喲!
通常情況下,機芯上的寶石數(shù)量都在17~25之間,如果增加了一些復雜功能的腕表,相對數(shù)量上可能會增加。
看完紅寶石機芯的前世今生,是不是覺得它的“跨界”非常成功呢?
不光可以在腕表的表盤字面上熠熠生輝,還能在腕表的“心臟”部分起到這么不可或缺的作用,這也讓自家擁有紅寶石腕表的小爵頗感自豪呢!
這款腕表采用的就是瑞士原裝進口的25鉆定制紅寶石機械機芯,通過透明的底蓋,就可以一睹紅寶石機芯的精密走時。
腕表上的天然紅寶石刻度和定制25鉆紅寶石機械機芯
除此之外,珍珠母貝表盤上還鑲嵌了12顆天然紅寶石。點滴動人的色彩,也讓這款女士腕表“從內(nèi)美到了外”,不論是做工還是材質(zhì),都屬上乘之作。也讓小爵忍不住想學李佳琦對著屏幕喊:OMG 好好看哦!